cg入口吃瓜网-黑料网最新|51cg热门大瓜今日必吃|51cgfun网朝阳热心群众今日吃瓜

新聞中心

中國電動汽車補貼盤點,自主品牌準備好了嗎?

發(fā)布時間:2018-01-09 作者:本站 瀏覽量:590

來源: 第一電動網

 

  導讀: 無論是覆蓋面、持續(xù)性還是力度,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絕對在全球所有國家中排名第一,但真正健康的產業(yè)發(fā)展靠的是自我造血而非輸血,2020年補貼退出后的市場會是什么樣的情形?

  

一、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之路

  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補貼的范圍覆蓋了產業(yè)鏈的上、中、下游,對購買層面的補貼應該是始于2009年“十城千輛”項目,第一輪補貼的對象僅僅是客車公交領域,2013-2015年延續(xù)了第二輪。


 

  面向私人消費者的電動車購買補貼源于2010年5月31日四部委聯合發(fā)布的《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》,雖然中間有過短暫空窗期和騙補丑聞,但政策始終保持了既有基調及延續(xù)性。


 


  各方數據顯示,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突破100萬,但隨著市場規(guī)模及補貼數量的快速擴大,國家承擔著越來越大的補貼壓力,2018-2020年財政壓力預計還將加劇。

  據《證券日報》估算,中國2015年電動車補貼高達590億元,2016年為830億元,工程院院士楊裕生也透露,十三五期間僅中央政府就將支出3900億元用于新能源汽車補貼。 

  絕大部分合資車型是不能享受這種補貼的,這為處于培育期的產業(yè)提供了強大的養(yǎng)料及保護傘,自主品牌電動車也因此從無到有,從小到大。


 

  補貼逐年退坡是既定的策略,2018年補貼方向將傾向高續(xù)航、低能耗,地方補貼有可能從明年起徹底取消,2020年所有補貼全部退出,走完11年之路。


 二、自主品牌準備好了嗎?



  雖然總銷量上看,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逐年增長,2017年1-11月,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60.9萬輛,同比提升51.4%,其中純電動車型占比83%,插電式占比17%,繼續(xù)領銜全球,但從結構上看不樂觀。

  車型產品是最重要的成果載體,但我們很遺憾的看到乘用車純電動市場中,技術含量低,依賴補貼為生的A0、A00級車型占據了市場80%以上的銷量,吉利帝豪EV、比亞迪秦EV、榮威ERX5算是為數不多的亮點。


 

  在技術門檻更高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,也只有比亞迪宋、比亞迪秦、比亞迪唐、榮威eRX5、榮威ei6等車型年銷量能突破1萬,誠然新能源汽車還受制于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等客觀因素影響,但本質原因還是更多的自主品牌還沒有準備好。

  雙積分政策是補貼政策的延續(xù),從法規(guī)源頭倒逼所有車企加速向電動化轉型,自政策出臺后,面對生死存亡的選擇,國內各大車企也紛紛升級了面向2020或2025的新能源汽車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,不管怎么說,晚行動好過消極或不行動。


 


  長安汽車去年發(fā)布了“香格里拉計劃”,將于2025年禁售燃油汽車為自主品牌帶了個好頭,新能源汽車是世界級機遇,依托資本及整合資源優(yōu)勢,中國也有不少試圖開創(chuàng)格局新進入者,像小鵬汽車、拜騰汽車,奇點汽車、蔚來汽車等都是鯰魚中的佼佼者,值得期待。


 


  小結:特斯拉汽車從2003成立到2008年推出第一款跑車Roadste,加上三電等核心技術研發(fā)用了4年多時間,中國從2009年起發(fā)力推動電動汽車到2017年的8年時間并沒有孕育出汽車界的小米、華為。中國的巨額補貼有沒有起到與之相稱的作用?這個問題太大,留給大家回答,但可以肯定的是,我們浪費了太多時間。

 



二維碼213.jpg